茗东乡
Mingdong Xiang
茗东乡位于县城西南12.5公里,即北纬28°02′,东经120°52′处。东及东北为柳市镇,南邻
慎江乡,西南接
三山乡,西连
白象镇,西北界万家乡,北依湖头乡。乡人民政府驻
横带桥村。
该乡以所辖区域在茗山之东得名。民国期间属茗安乡。
1949年解放后并长安、茗安乡成立双安乡;
1950年又分立;
1951年9月分茗安乡成立
茗东乡;
1956年并入柳市乡;
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茗东管理区;
1961年改为茗东公社;
1984年3月政社分设,复称
茗东乡,沿属柳市区。总面积6.8平方公里。辖17个行政村,1个水产捕捞队,16个自然村;3509户,14930人。其中集体户17户,79人;综合居民40户,47人。均系汉族。
该乡境形状似8字,南北长,东西狭,中部最窄处,宽不足1公里。境内无山,地势
平坦,全属水网平原,土质肥沃,多系中位青紫■粘田土。河道纵横,灌溉便利,乐琯运河在乡境东北入境,过
马仁桥、新民后即沿乡界至后岸折向西北去
白象,同时又在后岸分支南下经慎江入海。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,属亚热带季风区。年平均气温为17.7℃,最高气温8月,平均27.8℃;最冷1月,平均7.4℃。年降雨量平均1500毫米左右。无霜期长达270天。自然条件优越,有利于发展
农业生产。
柳市至
黄华支线公路经过乡境东部(正在恢复建设中),乐琯运河穿过境内,交通尚称便利。
全乡有耕地6953亩,以种植水稻为主。1986年粮食平均亩产772公斤,总产量5369吨。薛宅捕捞队现有机帆船3只,以捕捞为主。柳市区淡水联合养殖场在该乡设有分场。近几年来个体户养殖淡水鱼和珍珠蚌发展颇快。
乡村企业比较发达,有五金、电器、玻璃钢等企业18家,从业人员1786人,1986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1449万元。全乡经济活跃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,处处皆是新建楼房,条条道路都为水泥大道,系本县富裕乡之一。
现有中学1所,8个班级,教师14人,学生511人;小学6所,28个班级,教师48人,学生1109人;幼儿班14处,幼儿487人,教养员16名。有乡卫生院1所,医务人员15人。乡设有广播站,文化站等。
该乡薛宅、
林宅、
塘沿周、
前西、
后西、东村、尚宅、前垟硐、
横带桥等村,为革命老区,
横带桥1938年即已建立了我党地下支部,动员民众,开展革命。
横带桥西岸(Hengdaiqiaoxi’an)行政村95户,453人。村民委员会与
横带桥东岸村委会同驻
横带桥村。
以驻地在
横带桥西得名。
1949年解放后为
横带桥村,属茗安乡;
1952年属
茗东乡;
1956年并入柳市乡;
1958年公社化时分村自立
西岸大队,属茗东管理区;
1961年属茗东公社;
1982年1月因重名,更名为
横带桥西岸大队;
1984年政社分设,改称
横带桥西岸行政村,属
茗东乡。与
横带桥东岸行政村分辖1个自然村。耕地236亩,以种植水稻为主,办有五金厂、电器厂。
横带桥东岸(Hengdaiqiaodong’an)行政村278户,1436人。村民委员会与
横带桥西岸村委会同驻
横带桥村。
以驻地在
横带桥东得名。
1949年解放后为
横带桥村,属茗安乡;
1956年并入柳市乡;
1958年公社化时分村自立东岸大队,属茗东管理区;
1961年属茗东公社;
1982年1月因重名,更名为
横带桥东岸大队;
1984年政社分设,改称
横带桥东岸行政村。与
横带桥西岸行政村分辖1个自然村。耕地574亩,以种植水稻为主。办有五金厂、电器厂等。